|
|
|
|
人民日报:转制院团今天怎么办 |
发表时间:2015-06-29 10:03:28 |
|
●中央政府出台的相关优惠政策如何落到实处? ●当前演艺业如何在市场低迷之时迈出艰难一步? ●转制院团需要外部支持,为何更需要深化内部管理? ●演艺业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把握新的发展趋势? 国有文艺院团(以下简称院团)转企改制的完成,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不过,随着整个演出市场的整体“萎缩”,刚刚完成转企改制的国有院团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考验。演艺业如何在新形势下谋求发展,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在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之前,政府曾让个别院团先行先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大规模推动转企后,仍有很多院团“水土不服”。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中宣部等部委于2013年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增强转制院团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些措施如果能够落实到位,必然会有力促进转制院团的良性运转。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演出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以艺术类演出为主的专业剧场1279个,除“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外,其他地区专业剧场年平均演出场次约为58场,其中年超50场的只占总数的35%。与此同时,大多数转制院团却因没有专属剧场又付不起昂贵的租金而无法演出。一边是闲置不用,一边是望眼欲穿,因此,各级政府应落实《意见》的扶持政策,酌情把这些基本闲置的剧场交给转制院团管理,以实现“场团一体”,解决他们的排练演出问题。再如,《意见》强调“要将转制院团纳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且“要向符合条件的转制院团倾斜”,但由于演艺产品盈利低,风险大,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其实很少投向转制院团,特别是地方戏曲院团。中央政府为转制院团的发展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也要求各地对转制院团进行扶持资助,但政策真正落实到位的并不多。一些地方政府舍得斥巨资建造大剧院这样的硬件工程,却很少在演艺产品生产方面投入。事实上,各级政府只有切实落实扶持政策,才能真正促进转制院团的发展,巩固改革成果。 适当调整发展战略 演艺业极容易受到政策影响,“禁奢令”的出台使政府奢华办节会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对近五成以上收入来自政府节庆演出活动的转制院团来说,经营状况无疑也受到了影响。调查发现,影响最大的是传统艺术演出市场,特别是民族歌舞,演出场次下降了70%至80%。据《演出报告》显示,2013年票房收入同比下降2.9%,而在前几年,都保持着8%—10%的增长速度。业内人士认为,“禁奢令”让昂贵的演出票价回归理性,且从长远来看,对于成熟演出市场的建立有益无害。但如何在演出市场低迷的当下迈出艰难一步,是转制院团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在这种大环境下,各级政府有必要调整发展战略,加大对转制院团的扶持力度,如以增加购买演出的形式弥补演出场次的流失,这样既可以保证转制院团的稳定发展,又能为基层民众多谋取文化福利。而转制院团则更需要审时度势,根据市场需求改变经营策略,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据中国传媒大学和国家音乐产业促进工作委员会联合撰写的《2014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以及前面提到的《演出报告》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音乐教育培训行业的总产值约为577亿元,演出市场总经济规模为463亿元,也就是说,音乐艺术教育培训市场的蛋糕要远远大于演出市场,主要原因是艺术培训标准化,可复制性强,可以规模化发展。在演出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转制院团可以酌情拓展艺术培训业务,这样既可以增加收入,用好闲置的艺术资源,还能培养潜在观众,一举多得。艺术培训仅是一例,各转制院团还可根据自身条件拓展艺术产业链。 深化企业内部管理 转制院团的发展需要外部政策的扶持和推动,更需要深化内部管理。转制院团大小不一,艺术类别各具特色,因此经营管理模式也千差万别。大型演艺集团员工人数上千,产值过亿,可以吸引经营管理人才,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在遵循艺术生产规律前提下,建立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而占全国文艺院团总量80%的地方戏曲剧团很多都是“天下第一团”,地域性强,人才流动性小,且大多是几十号人的小微演艺企业,既吸引不了特别高端的经营与管理人才,也不可能按照大型演艺企业的模式建立多层次的管理机制。它们的管理者很多本身就是演员,在内部管理上具有浓厚的“人治”特点,亟须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无论是多大规模的演艺企业,都应不断完善运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演艺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构建发展新引擎 一般意义上,演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同地进行,这就造成了演艺产品生产的不可复制性和高成本,但在传媒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这种状况有了改变的可能。2014年8月乐视网与汪峰演唱会的合作就是互联网与演出市场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歌迷只需支付少许费用便能通过网络欣赏音乐会,这次音乐会网上售票达225万元。同年9月,民族歌剧《木兰诗篇》与爱奇艺网合作,推出的高清视频,让更多音乐爱好者通过网络欣赏。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应该是今后演艺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由于大多数转制院团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目前还不具备类似于汪峰演唱会和《木兰诗篇》团队的市场条件,其内容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跟这两个项目有着不小的差距,在以利润为上的市场法则下,必然吸引不了资本和视频网站的青睐。这种情况下,转制院团可以探索创建商业性的演艺视频网络平台,让各院团的精品节目视频上传或在线直播,这样既可以满足没有机会现场观看演出的艺术爱好者的欣赏需求,扩大传统艺术的受众范围,弥补演艺产品不可复制的劣势,同时,又能通过点击率为转制院团谋取一定的利润分成,拓展经济来源。这种方式可以推广到手机、付费电视等新媒体,用以弥补传统演艺业的不足。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李迪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