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长了一副农民的脸,更有一颗恤民的心,他的身上焕发出鲜明的时代气息,这是吕剧《百姓书记》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处。
“只要是老百姓的事儿,无论大小,我们都要当成爹娘的事情去办。”
“你只有真心真意,老百姓才会信你;只有信你,他们才会跟你。”
这是山东吕剧《百姓书记》中的两句台词。这部取材于真人真事的剧目,是山东省吕剧院精心打造的大戏,自2010年搬上舞台以来,感动了众多观众。下月在济南举行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开幕式,不请明星大腕,不搞奢华排场,除了16分钟开场仪式,有望唱主角的就是这台重新修改提升的吕剧。
《百姓书记》塑造了一位县委书记的生动形象。上世纪80年代中期,“姓社姓资”纷争不休,“市场经济”谈之色变,王百祥担任寿光县委书记后,顶住压力冒着风险,在寿南推广种植暖棚蔬菜,在寿北整治开发盐碱荒滩,迅速解决了全县农民的温饱。其间,他受到过诬告和审查,也有过困惑和委屈,但他对百姓的忠诚始终未变,为百姓干事创业的信念不移。剧末的主题曲一语中的:“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永远的根基”。
在王百祥身上,有焦裕禄的影子:战天斗地,改造自然;也有孔繁森的影子:体恤百姓,甘于奉献。但王百祥又不同于焦裕禄和孔繁森,他的泥土情结更浓。他长了一副农民的脸,更有一颗恤民的心,在改革开放初期、新旧观念交织冲突之时,为让百姓走上富裕道路,甘愿冒着政治风险,以巨大的勇气,摸着石头过河。
唱的是家乡调,拉的是家常话,演的是身边人,道的是揪心事,这或许正是吕剧《百姓书记》打动人心的成功要素。山东的吕剧、五音戏、柳琴戏、山东梆子等地方戏,以地方音乐为表现形式,以民间习俗为表现内容,特别适合表现百姓生活,并深受群众喜爱。上世纪家喻户晓的吕剧《李二嫂改嫁》和《姊妹易嫁》、山东梆子《墙头记》等经典剧目,近年推出的吕剧《苦菜花》、山东梆子《山东汉子》、五音戏《腊八姐》等著名剧作,都是通过生活琐事以小见大,折射人性,弘扬正义。
在“十艺节”上,山东地方戏将再一次散发出泥土的芳香。两年多来山东精心组织创作了60余台剧目,其中绝大多数是地方戏。在国内专家评选出的15台重点剧目中,包括吕剧《百姓书记》、《李二嫂的新故事》,山东梆子《圣水河的月亮》、《古城女人》、《两狼山上》、《萧城太后》,柳琴戏《沂蒙情》,五音戏《云翠仙》在内有8台地方戏,其中现实生活和革命历史题材就占了5台。
吕剧《李二嫂的新故事》关注当前农村养老、留守儿童等社会热点,歌颂了李二嫂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带领全村人改变贫穷,走向富裕的高尚品德,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山东梆子《圣水河的月亮》讲述一位叫老耿的中年农村妇女,在丈夫外出创业成功导致婚变后重新审视、决策人生,丈夫负伤失去记忆后又宽容地让他回家养病、帮其恢复健康的故事,倡导美和善的社会道德风尚。山东梆子《古城女人》和柳琴戏《沂蒙情》,是两部取材于生活原型的抗战题材剧目,通过几个小女人跌宕凄婉的命运,演绎了大义、大情、大悲、大爱的感人故事。在《古城女人》中,女店主陶贞兰从最初害怕到舍命抗争,终于完成我党地下工作者牺牲前的托付。《沂蒙情》则表现了一门忠烈、两代红嫂、三个女人拥军支前的故事。戏演到高亢处,台下无不热血沸腾;情到浓时,观者无不潸然泪下。这与其说是编、导、演的成功,不如说是生活原型的力量。剧中山杏原型、蒙阴县的“模范烈属”李凤兰的事迹在当地流传甚广。
经常听到有人哀叹戏曲生不逢时、曲高和寡,山东地方戏也莫不如是。山东境内历史上流行的戏曲剧种有39个,目前只存留24个。这固然与观众审美心理、欣赏口味发生变化有关,但更因为戏曲本身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生活,老戏老演、老演老戏,导致戏路萎缩、观众流失。地方戏要焕发生命力,除了政府和社会重视支持外,必须接地气,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热点。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莱芜梆子剧种,曾一度进入低潮,演员也出现断层,是一部廉政教育剧目《儿行千里》让其柳暗花明。这台剧目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以情动人,润物无声,成功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仁爱严厉、教子廉洁的母亲形象。该戏先后到全国40多个城市演出140多场,观众达14万人次,捧回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一部大戏让莱芜梆子重焕青春。曾经与吕剧齐名的山东梆子,后来日渐萎缩,甚至沦为“濒危剧种”,许多剧团举步维艰。此次4台山东梆子剧目跻身重点剧目,令山东梆子声名大振。业内人士欣喜地说,“山东梆子的春天来了!”
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热点,贴近群众,推陈出新,这既是山东地方戏振兴的辙印,也是其前行的方向。
(来源:《人民日报》 2013年09月13日) |